为积极响应党建创新发展号召,探索“AI+党建+育人”融合发展路径,2025年7月4日上午机械第一学生社区本科生智能制造党支部携手图书馆,以“党建赋能启新篇,智汇书香共前行”为主题于心灵驿站开展共建活动。本次活动由李苗苗老师主持,特邀图书馆党总支副书记、馆长李彦启老师,图书馆党总支委员,滨海研究支持中心党支部书记、主任张红岩老师出席。
学习教育铸魂:以“学”为基,筑牢思想阵地
为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,活动聚焦深化理论学习,李彦启老师强调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,他指出理论与规划是指引前行的 “灯塔”,关乎作风建设根基、学校发展方向与基层成长路径。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,利用AI技术提升党建工作效率、创新学习形式、优化党员服务,是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方向。基层党建工作要立足于学生、服务于学生,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工作方式方法,可以结合大数据资源库、智能资源等技术,谋发展,创新篇,真正做到让学生党员更高效地学习理论知识,让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学生心中。党员们围绕内容深入研读,从中央八项规定对作风建设的规范,到全国两会精神传递的发展信号,从学校第四次党代会锚定的目标,到先锋计划聚焦基层单元、以榜样带动生态的逻辑,逐层剖析理论与高校党建育人的协同关联。李苗苗书记以魏栓师等干部违规吃喝典型案例切入,引导党员对照案例检视反思,筑牢公与私的思想防线,让警示教育与理论学习同频发力。
创新赋能党建:以“智”为翼,激活红色引擎
李苗苗老师结合支部实际情况和党建立项内容,阐述了AI赋能党建工作的优势与难点,明确了其数据分析和智能交互功能对支部工作的益处,希望能够向图书馆学习相关经验,进一步提升支部工作效率及支部党员学习效率。李彦启老师强调AI赋能党建需深度贴合时代需求,要跳出形式创新窠臼,以务实为要。针对“三会一课”存在的环节不明晰、活动内容缺乏吸引力等问题,聚焦组织机制与内容形式突破,推动AI赋能与时代深度融合。借助AI智能体,不局限于表面形式,而是立足“务实”,融入案例学习、警示教育逻辑,结合“三会一课”薄弱环节,以实物式沉浸等方式创新党日活动,挖掘案例价值,让党员在剖析案例中提升积极性,推动党建内容创新,让AI赋能真正落地,激活党建生态活力,实现党建工作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,从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化党建内涵。
随后,张红岩老师结合实际情况,就AI赋能党建工作方面为大家进行讲解。他指出,面对当今的数字化浪潮,AI技术有利有弊,但我们要趋利避害,充分利用好AI技术的数据库庞大、数据处理迅速等优点,谋求合适的发展途径,切实融合进基层党建工作中去,让AI技术成为党建工作的一大助力。
支部聚焦党建实效提升,结合AI赋能路径,提出系列可行性建议:
一是深化“案例+AI”学习模式,梳理党建与专业融合案例库,用AI智能拆解纪律警示、先锋榜样故事,融入“三会一课”,让理论学习更鲜活;
二是搭建“流动资源共享站”,联动图书馆“固定+流动”资源,按支部实践需求动态调配红色文献、科创资料,保障党建活动“粮草充足”;
三是试点“AI任务响应队”,针对专业实践难题,用AIAgent拆解任务、匹配人力,推动“党建+专业服务”精准落地,让支部行动既接“党建地气”,又聚“专业底气”。
交流空间育人:以实际问题为要,共育时代新人
图书馆与支部协同,要打破自主封闭模式,重塑育人场景,构建“共建、共享、共育”生态。李彦启老师以图书馆空间升级为例,提到过去交流空间“固定只是图书,读所有静物”,如今结合图书馆智能改造,打造智能借阅机器人:学生从“沉闷被动”,到借AI梳理毕设、科创思路,在交流中把作品,从功能实现延伸到美学设计、用户感知,让技术成果兼具实用价值与人文温度,真正激活创造力,让图书馆成为“读活事物、育活人才”的成长场域。李苗苗老师表示,要组织学生跨学科组队攻坚。在攻克技术难题的过程中,既锤炼专业实践能力,又深刻体会党建引领下“立足需求、服务群众”的实干精神,真正实现党建与专业育人深度交融。
此次共建活动,是支部探索“书香党建+科技赋能”的创新实践。从理论铸魂到智慧赋能,从交流破局到实践育人,机械第一学生社区本科生智能制造党支部与图书馆以“党建共建”为桥,打通“学习、创新、成长”链路,未来,支部将以此为契机,深入推动AI赋能基层党建工作,以“小支部”撬动“大育人”,守正创新,踔厉奋发,书写党建赋能发展的崭新篇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