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业,男,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,获机械工程博士学位;曾经工作于美国福特汽车、波音公司及中国一汽技术中心。长期从事汽车和航空领域可靠性、耐久性、振动噪声及智能技术的研发工作、产品开发、项目与企业管理。主持参与过20多项中国一汽重要项目、数十项波音公司、福特公司的重要项目,发表过重要企业技术文献、学术论文80多项。技术研究涉及自动驾驶技术、机械性能智能技术、机械性能及可靠性技术。机械性能研究包括机械复杂系统及设备的耐久性、可靠性、振动噪声、振动疲劳、高温机械疲劳、高温氧化疲劳、声疲劳、损伤容限、复合材料分析和试验测试。研究项目涉及的领域包括汽车、航空等。
研究方向:
方向一:智能驾驶技术研究
a)场景应用
b)融合感知
c)智能决策
d)协同控制
e)V2X
f)实验测试验证
g)模拟仿真
方向二:智能汽车人机交互研究
a)人因与驾驶行为分析
b)基于人自然感觉的多模态融合交互设计
c)基于AI、生物识别的个性化、情感化交互设计
d)智能汽车人机接管交互设计
e)交互设计的体验与测评
方向三:自动驾驶预期功能安全及可靠性
a)设计功能安全
b)验证功能安全
c)信息安全
方向四:驾驶功能与车辆动力学数据融合
a)自动驾驶与舒适性
b)基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用户关联
方向五:驾驶场景大数据分析技术
a)采集平台搭建
b)实车场景采集
c)场景数据存储与同步
d)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
e)测试用例场景提取
f)驾驶及虚拟场景搭建
方向六:车辆性能研究
a)可靠耐久
b)NVH
c)车辆动力学等
招生方向:
机械工程博士、机械工程(包括车辆)硕士
学习经历:
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, Cambridge, Massachusetts, Ph.D., Mechanical Engineering, Mechanics and Materials, 1993
一九九三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,获机械工程博士,主修专业力学与材料;副修专业振动和噪声,热力学和流体动力学
NORTHEASTERN UNIVERSITY, Boston, Massachusetts, M.S., Mechanical Engineering, Applied Mechanics and Composites, 1988
一九八八年毕业于美国东北大学,获机械工程硕士,力学与复合材料专业
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, Tianjin, China, B.S., Mechanical Engineering, Engineering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, 1982
一九八二年毕业于天津工业大学,获机械工程学士,机械工程设计与制造专业
工作经历:
从2014年至2019年2月,工作于长春中国一汽技术中心,任产品开发可靠耐久技术总监、多项重点产品开发技术项目经理。总体负责产品可靠耐久技术研发、车辆前瞻关键技术规划研发(智能驾驶试验验证、无人驾驶场景技术研究、可靠耐久性大数据计算)、产品正向开发体系策划及建设。主要工作包括负责可靠耐久“十三五”技术策划、产品项目开发和技术项目研发、解决重大专业技术难题(载荷谱用户关联、可靠性增长道路试验)、组织制定专业技术规范、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。负责开发了一汽自主产品可靠耐久正向开发流程及验证系统、用户相关的整车载荷谱开发及分解系统、整车道路耐久和可靠性增长验证系统。并负责中国一汽集团重点项目:“乘用车可靠性验证智能网联技术开发”、“重型牵引车可靠耐久开发”、“高端重型牵引车长寿命可靠耐久性关键技术开发”、“车辆高可靠耐久关键技术研究”、“车辆可靠耐久关键前瞻技术研究”、“乘用车试验场无人驾驶技术研究”。可靠耐久关键技术研发工作包括低碳化技术创新(轻型化结构、整车动态匹配、复合材料)、信息化技术创新(试验大数据及云平台计算)、整车试验智能化技术创新、高品质技术创新(震动噪音、高可靠长寿命)。
曾工作于美国波音公司飞机发动机与动力系统事业部。主要工作包括787飞机发动机与动力系统结构耐久性、可靠性、振动疲劳、高温机械疲劳、高温氧化疲劳、声疲劳、损伤容限、飞机复合材料分析和实验测试,以及美国联邦航空局(FAA)机械性能和安全性的结构认证、计算机模拟和实验分析等。
曾工作于美国US Pipe公司产品开发部。领导并管理专业团队。主要工作包括领导和管理产品研发、新产品规划、提供新产品营销研究、辅助生产准备、提供产品开发和业务预算、提供未来的产品和技术的研究、提供和管理员工培训、与供应商合作、为技术更新发展与大学合作、团队发展与建设。
曾工作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轻型卡车事业部、林肯高级乘用车事业部及乘用车事业部。主要工作包括产品整车振动和噪声(NVH)研发和设计、底盘耐久性研发和设计、整车变速器换挡动态研发和设计、计算机模拟和实验分析。参与产品NVH、可靠耐久正向开发流程建设策划。参与20多种轻型卡车、SUV、豪华轿车及乘用车产品NVH、可靠耐久及整车换挡性能正向开发。解决多项重大SOP专业技术难题。
联系方式:
办公地点:汽车大数据与智能技术实验室
通讯地址(邮编):300222,中国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1038号,天津科技大学
电子邮箱:yier.lin@tust.edu.cn(学校);y17622620908@qq.com(个人)